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由2001年设立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改建而成,自2015年以来,学院一直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工程师人才培养为根本,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先后开设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等专业。与中兴通讯共建的“教育部—ICT产教融合基地”,2015年8月中兴通讯信息学院成立。2016年10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评为为重庆市特色专业, 2016年5月立项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单位,重点培育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领域), 2018年10月软件工程专业被评为重庆市本科高校大数据智能化类特色专业。2020年4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立项建设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首批一流专业。
学院拥有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综合素质优良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03人,专任教师89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33人,博士、硕士学位58人,重庆市云计算大数据专家2人,双师双能型教师15人。2020年5月获软件工程教师团队校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以社会需求、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导向,培养人文与科技素养高、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技术技能强,行业适应能力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立足重庆,服务西部,面向行业。实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做合一”思想根植于学院人才培育,把工程技术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致力于培养符合国家、重庆经济发展的紧缺的高端应用型人才;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有机结合的现代应用型大学课程体系;建立了产教融合相适应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学院持续推进卓越计划,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学院施行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学生的“双导师制”,进一步培养学生过硬的岗位工作能力,实现毕业就业的无缝对接。
学院办学条件优良,拥有云计算中心、合川区大数据与智能计算技术创新中心、物联网及移动互联工程中心、数据库实验室、网络协议分析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等共计13个实验室,面积1829.62平米,设备1666台套,设备总资产约1896万余元,千兆校园网,完全满足现有专业教学和实习实训任务;建立的配套实践性教学体系已成为集专业试验、课程设计、科学研究和实习实训为一体的开放性教学科研平台。
学院重视学生创新精神与工程素质的培养,分专业成立双创协会,指导学生参与 “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全球微软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重庆市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等十几个学科竞赛。近五年,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22项,省级奖项48项。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1931人,历届毕业生质量较高,综合素质优良。先后与北京华清远见、北京软通动力、重庆海云捷讯等知名IT企业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近两年,就业率名列全市前茅,用人单位的综合评价好。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肩负新的历史使命,秉承学校“厚德笃行、求真创造”办学宗旨,践行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紧扣“行业性、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培养出更多特色鲜明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2020年10月更新